第五章:被尚驸马的悲哀(1/4)
,最快更新大唐不良皇婿最新章节!进了公主府,逛过了亭台楼榭,假山流水小桥,郭暖在阿福书童的带领下,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,一副没见识地这摸摸那碰碰,折腾坏了高丽进口的大理石雕栏,抚摸脏了喷泉水池里那座从天竺进贡的青铜塑像。
到处摘花捻草,总之郭暖在公主府的园林式庄园里,弄坏了不少景致摆设。
作为随从的阿福,看得主子毛手毛脚的举动,那是心惊肉跳,生怕郭暖一不小心,毁坏了价值连城的摆设,那可大大赔不起。
自离开郭府前往公主府,王氏临行时郑重掏出三百五十两白银,特意给了郭暖的账房阿福,叮嘱他管好少爷日常开支的账目,要节俭用度。主仆二人的钱财可谓之不多,荷包不鼓。
阿福幼年在乡下私塾念过几年孔老夫子的书,曾经被他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佃农老爹寄托过希望。
阿福老爹巴望过儿子能有朝一日科举入仕一飞擦天,但穷人除了每天为三餐劳碌,没什么余钱。虽说阿福念书也有一些慧根,但毕竟科举前期投入花费太沉重,小农家庭负担不起的。
除了略微学些明经,进士这两科举热门科目,退而求其次,也额外学过一些算学,作账房理财之用。
阿福希望有一技之长后,以便未来进入大户人家当文房先生,算作养家糊口。
郭家虽说是官宦家室,尤其家主郭子仪还是封疆大吏,作为朔方节度使,表面风光,其实家产也不算丰厚。
阿福作为郭府家丁有四五年了,偶尔也去帮管家打过下手,也管理过郭府账房的粗浅杂活,心里明白亮堂的很。
别看郭家家大业大,朝廷给郭郭子仪每年三四千两的俸禄,加上永业田,职分田,勋田,杂七杂八的,林林总总加起来,也就那么八,九百公顷。
几百顷的田地,用作种植米稻,麦子,植桑养蚕,棉麻等织布作物,加上少量药材。
遇上丰年,刨去缴纳的税赋,每年能收上也就折成白银两万多两,附带在长安置办的一些酒楼,商铺,有那么二三千两的盈余。
自从安禄山带领的那三镇藩军,在七年前攻破京都以来,大肆掳掠一番,叛军执行的堪比倭寇进村的三光政策。
折腾后的关中平原,举目破败凋敝,良田沃地更是久经战乱,没人打理耕种,整整荒废了七年。
别提在京都里那些产业,十室九空,期中八间楼房垮塌。就拿史思明刚攻破长安那年来说,由于战乱而滞留在城内的波斯胡子商人,大多富得流油。
当时长安的波斯商人有十几万户,一夜被叛军屠城,打家劫舍,波斯人一下子就消失了八万。
至于店铺产业,有命保住就算不错了,在那兵荒马乱的情形,还能想着做美梦,能在怀里窝着全部身家的金银宝贝,根本是不可能的。
藩镇的七年叛乱好不容易平定后,郭家如同在长安扎根的各大官僚家族,商贾富户一样,绝大多资产都在战乱中损失巨大。
郭子仪作为西部镇守朔方的节度使,虽说权利大,但担子也大,一个方镇管辖的行政区域首领长官,不论兵甲、财赋、民政之事,那都是无所不领的。
如今国家方大战平定,朝廷没钱粮支持各地方。荒凉的朔方,田地贫瘠,本身区内产粮不丰,加上西部吐蕃与突厥强邻的时不时侵扰,再掠夺一番,朔方财政收支一直是紧巴巴的。
除了每年郭节度使用自家的家底筹钱购置饷粮,投入朔方军备开支,年年从倒贴到行政区里,算是打水漂,郭家年底清算,能留下家里开销预算,确是不宽裕。
所以阿福能从王氏女当家那领到三百多两银子,这笔作为郭六少爷一年的花销,算是比较多的份额了,抵得上是长安三四个中产五口家庭的总资产。
如今进了公主府,阿福不由为未来的命运担忧,起先坐马车途中,阿福便把郭暖的身家清算了一遍,也就剩个五百两。
本来在半个月前,郭母给过郭暖五百两银子,但第二天在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