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、第3章(2/3)
还撒着肉酱;还有一碗放了山茱萸和山薤白调味的鱼汤,里面炖着几条半个巴掌大的小鱼。堪比逢年过节时。
其中里面光是肉酱就是七文钱一斤,小鱼更是十五文钱一斤,要知道现在市价来说,盐也才七文钱一斤。
平常魏家只有菜粥和各种应季菜。
故而人都坐齐后,魏家人很默契地埋头苦干。
如风卷残云般扫荡着饭菜。
在这个缺衣少肉的时代,谁看到这些肉眼都发直。
魏平安也不例外,即使较前世现代时滋味寡淡,肚子也诚实地叫起来,埋头干饭。
余光中,他突然感觉,今日阿爷好像吃得很少。
饭后,天色已然昏黑。
大家收拾好碗筷,又缠着刚回来的大堂哥聊了一会儿,便准备各回屋里睡觉。
魏平安也牵着昏昏欲睡的小妹,准备回去睡觉。
魏家房屋修建是一个倒“凹”字形,阿爷阿奶跟大伯他们住在堂屋所在的主屋,左侧是他们家住的屋,右边则是三叔他们屋,中间是院子。
刚出去不到两步,魏平安就听见堂屋内阿爷魏六三长声叹气,喊话把他爹娘和叔伯等人都留下了。
这让魏平安产生浓烈的好奇心。
将小妹交给屋内阿姐魏喜,就立马又悄悄回来,贴在堂屋外侧墙边偷听。
里面言语有些激烈。
“这是要种不种的事吗!太叔公一回村里就把我们这些当家的都叫过去,千叮咛万嘱咐,说这是朝廷下的命令,必须改种,还会有当差的来检查,没做到的现场罚一匹布,还要把名字记到县上!”
魏平安听出这是他爷的声音。
里面的太叔公他也认识,就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里正爷爷,据说有个什么“耆老”的名头,每次有什么大事,都会有当差的送这些耆老去县里,再由他们传达到村里。
当朝年号是“盛元”这个事,也是里正爷爷告知村里的,虽然魏家村的村民对这件事不太关心。
魏平安继续听着,从大家谈话中才知道朝廷新推行了一个劝桑令。
凡是像他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,田地有五亩到十亩的,必须种植桑树、麻、木棉各半亩;十亩以上的翻倍,各种一庙;田地多的更要领头,被着重关注,更有当差的来检查,没种就受罚:不种桑的交一匹绢,不种麻和木棉的,各交一匹麻布和棉布。
“可当家的,我们家总共不过十八亩田地啊!加上闲时去山里找吃的,吃也只是说堪堪吃饱,何况过两年安哥儿和江哥儿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吃的更多,那又该怎么办?”
“这桑树、麻、木棉各占一亩,这可只剩下十五亩了,我们家可是十六口人啊!”本就脾气暴躁的阿奶刘氏语气中更是难掩激动,焦急地回道。
另一边魏平安听着的心也逐渐沉下。
自从去年他发现金手指后,每次睡着后都会前往梦中自己房子里翻资料,其中各类常识感觉和前世差不多。
一亩田地是六百六十六平方米左右,而十五亩堪比他大学时操场面积,一个标准的八道足球场加上靠边坐台那么大。
看着不远,实际却很大。
但这对于古代低下的生产力来说,远远不够。
古代七亩之地,才刚够一口五口之家吃饱,魏平安他们家十六口人,还要靠闲时在山上采集打猎,才刚好够吃,这要是再去掉三亩种植桑、麻、木棉,肯定会饿一段时间肚子。
“可是一匹绢要整整六百多文,麻布也要近两百文,棉布三百文左右,加起来